近日,國務院印發《扎實穩住經濟的一攬子政策措施》,明確提出要促進平臺經濟規范健康發展。在防止資本無序擴張的前
提下設立“紅綠燈”,維護市場競爭秩序,以公平競爭促進平臺經濟規范健康發展。用好平臺經濟,把平臺經濟納入當前穩
經濟的大局中,可說是題中應有之義。
平臺經濟與人們的生活起居息息相關,互聯網平臺連接起了城市與鄉村、線下與線上、實體與網絡,產生了諸多新業態,更
好地滿足了現代人的生活和消費需求。
可以說,平臺經濟是我國數字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提高全社會資源配置效率、貫通國民經濟循環的重要推動力量。尤其
是疫情之下,以騰訊、阿里、美團等為代表的互聯網企業利用數字技術優勢,發揮“連接器”“服務臺”的作用,以數字技
術助力實體經濟,使得線下活動加速向線上轉移,物資供應、居家辦公等數字化需求進一步深度融入人們的日常。
平臺經濟的發展,還是穩就業的重要載體。隨著數字經濟的不斷發展,平臺企業持續壯大,其衍生出的創新產業形態和商業
模式,對于促進創業就業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穩定器意義。不久前,騰訊發布的2021年度可持續社會價值報告顯示,微信
生態在2020年衍生了3684萬個就業機會,同比增長24.4%。微信生態下的微信小程序、微信視頻號和微信支付等產品逐步形
成一定規模的商業體系。
不過,平臺經濟在發展進程中,也出現了一定問題。譬如,有的平臺企業強行提高服務費率、逼迫商家“二選一”,有的平
臺企業在科技創新方面存在一些短板,還有的企業存在一些不正當競爭行為。平臺經濟領域的諸多亂象引發關注。可見,要
持續推動平臺經濟自身發展,有必要揚長避短,穩妥施策。
平臺經濟的健康發展,離不開科技領域的創新突破。在科技創新、文化出海等方面,頭部互聯網企業承擔著重要角色。平臺
企業必須時刻牢記平臺立身之本,為創新謀、為長遠計,才能遏制過度逐利的沖動,實現良性發展。近段時間以來,騰訊等
企業紛紛加大科研投入,布局科研創新。掌握著海量數據、先進算法的平臺企業,理應在科技創新方面有更多追求、更多突
破。
推動平臺經濟健康可持續發展,應不斷健全平臺經濟治理體系。近些年,圍繞規范平臺經濟健康發展,我國出臺了若干政策
,初步構建了有活力、有創新力的制度環境,初步形成平臺經濟治理體系。對于平臺經濟,規范健康是要求,持續發展是目
的。在對平臺經濟和平臺企業劃出“斑馬線”、設好“紅綠燈”的前提下,關鍵是要促進其健康發展。
發展離不開規范,規范的目的是為了更好發展。對于平臺經濟在野蠻生長過程中積累的問題,必須進行監督治理。更重要的
是,要通過良法善治,推動平臺經濟健康、可持續發展,充分發揮平臺經濟創新共享、精準匹配要素資源的優勢,使其成為
構筑經濟增長新動能和國家競爭新優勢的重要支撐,更好為經濟高質量發展和人們的高品質生活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