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有大禹治水、京杭運河,今有三峽工程、南水北調,治水與中華文明的發展關系密切。治水造福百姓,功在當代,利在千秋。如今產業數字
化轉型升級日益加快,數字化既是現階段治水的必然要求,也是推進水安全、保障水資源可持續利用的重要工具。面對數字化發展浪潮,應當積極
利用數字技術實現水資源的優化調度和高效利用。
??首先,要堅持數字賦能思維,綜合運用物聯網、大數據等技術,加快建設集監測預報、態勢分析、調度決策等功能于一體的數字化綜合指揮調
度系統。從包括福州在內的一些城市治水的成功實踐來看,統一搭平臺建體系,對庫、湖、池、河等水系要素和治理管理全過程進行數字化映射、
智能化模擬、精準化決策,實現治水應用“一臺統管”,取得了良好成效。
??其次,要深入拓展水利行業數字化應用場景,在防汛抗旱、供水服務、水資源監管、河湖管理等重要領域大膽創新,先行先試智慧水利,爭取
建成一批數字治水典型案例,并通過探索總結,形成一批可復制可推廣的系統治水新路徑。
??數字治水能否成功,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其是否融入公共事業系統、提供水利社會服務。因此,在充分發揮數字技術對治水工作放大、疊加、倍
增作用的同時,也需警惕“為了數字化而數字化”的現象。數字化是手段,不是目的。加快數字化是為了借助其優勢,推動水治理能力有效提升,
最終造福人民群眾,要注意避免落入看似“高大上”卻“華而不實”的數字化系統陷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