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靡讓人們見識到了iOS系統豐富的軟件應用生態。蘋果公司的“iOS+A系列芯片”成為了繼個人電腦領域的“Wintel”
聯盟之后,手機軟硬件一體融合發展的典范,也帶動了“高通+安卓”組合的持續繁榮。
??Strategy Analytics數據顯示,2022年第一季度,全球智能手機出貨量同比下降11%,為3.14億部。蘋果以18.2%的市場
份額位居第二,其出貨量是前五名中唯一取得正增長(0.6%)的廠商。在硬件創新碰到天花板的當下,軟件突破被寄予“撐
起增長的希望”。在健康意識覺醒、智能網聯、云計算、元宇宙的牽動下,手機不只是游戲機、銀行卡、公交卡的集成,“軟
件再定義”正在成為手機延伸創新的關鍵鑰匙。
??在硬件上“長”出的軟件生態
??在第一代iPhone推出之時,史蒂夫·喬布斯稱它是將iPod音樂播放器、手機和互聯網通信設備三款革命性產品合而為一
,成為構筑蘋果生態的堅實地基。iPhone、iPad、Mac、AirPods以及Apple Watch終端硬件之間的鏈接,少不了查找、隔
空投送、數據遷移、接力、熱點、通用剪貼板等軟件服務,更少不了像APP Store、iCloud的生態構建。
??蘋果官方數據顯示,2020年,App Store生態系統的銷售額為6430億美元,同比增長24%。蘋果公司通過40個軟件開發
工具包 (SDK) 包含的超過25萬個應用編程接口 (API),幫助小開發者們構建應用,并在2021年向開發者支付了600億美
元。與此同時,生長在移動硬件上的諸多軟件公司、互聯網公司,例如谷歌搜索、亞馬遜和阿里電商、Facebook和騰訊社交
、美團等生活電商逐漸長成參天大樹。
??蘋果生態奠定了手機廠商以手機硬件產品作為核心,建立硬件生態圈,同時以應用市場和云存儲等建立泛軟件、泛互聯網
服務生態市場的發展路徑。
??華為從2012年開始搭建鴻蒙系統,2021年鴻蒙系統開始向手機用戶推送,半年多時間就獲得了3億多用戶。多年間,華為
推出了服務器操作系統歐拉、高斯數據庫、倉頡編程語言等軟件,最終實現了服務器、PC、手機等操作系統自主化,形成了閉
環。在最近的發布會上,華為消費者業務CEO余承東公布了鴻蒙系統的最新數據——鴻蒙系統已突破全球生態市場份額16%的
生死線,搭載鴻蒙系統的移動終端設備已經超過2.4億臺,搭載鴻蒙操作系統的物聯網設備達到3億臺,生態合作伙伴超過2000家。
??如果把蘋果、華為定義為堅持軟硬件雙軌平行的企業,其他一些以硬件、軟件起家的企業也頗有擁抱軟硬件融合發展的態勢。
??以通信芯片起家的高通面對智能手機、汽車、XR、計算、物聯網和云平臺的智能網聯趨勢,在今年6月推出了AI軟件“全家
桶”。向上支持TensorFlow、PyTorch等AI框架,向下支持安卓、Windows和Linux等主流操作系統。
??在高通的反面,谷歌在今年5月的谷歌I/O大會上一改對硬件的“玩票”心態,在更新多款軟件的同時,接連發布了智能手
機、智能手表、AR眼鏡等五款硬件新品,在安卓生態基礎上打造軟硬件生態圈。當一家推崇開源開放的第三方平臺軟件、互聯
網和人工智能公司,開始“認真”地推動硬件及軟硬件耦合式創新,或許代表著如果不真正下場做硬件,就很難體會到硬件需
求的細微變化的迫切性。
??與之相同的桌面操作系統廠商微軟也曾揚言絕不做硬件,避免“成為合作伙伴的對手”,但許多年后,終于也自己下場做筆
記本電腦surface,其初衷依舊是為了更了解軟硬件的協同創新。
??IDC中國助理副總裁王吉平表示,系統平臺、軟件應用和終端間愈發緊密互動,推動多終端智能化和互聯互通。未來的智能
終端設備將不再是單品規模化增長,而將走向以系統和軟件為核心驅動的生態化發展模式。
??當手機成為智能網聯時代的連接中樞時,軟件再定義將指向何方?
??手機將成為汽車的鑰匙?
??蘋果從2014年首先推出CarPlay系統,將iPhone接入汽車,在汽車顯示屏上使用蘋果地圖、音樂軟件等。同年,谷歌正式宣
布成立開放汽車聯盟(Open Automotive Alliance),旨在推進Android系統快速向汽車產業進軍,并促進智能汽車行業的創新
發展。
??走過8個年頭,蘋果在今年的WWDC22上展示了其全新CarPlay系統,支持車內所有屏幕、界面通過汽車儀表能夠讀取車內
信息、更加個性化的UI界面自定義功能,真正將iPhone和汽車CarPlay系統融為一體。蘋果數據顯示,目前北美在售的汽車已經
有98%支持CarPlay。今年5月召開的谷歌I/O開發者大會上,谷歌宣布兼容其用于汽車的Android Auto系統的車輛已超過1.5億
輛。
??2019年,華為正式發布了HiCar車載系統,通過手機和汽車之間的連接,基于三層標準與能力,構建手機和汽車互助資源池
,把手機的服務場景進一步延伸至車內。華為年報顯示,2021年,HiCar合作了34家車企、112款車型,并累計裝載1000萬輛車。
??吉利創始人李書福曾表示,手機是軟件創新的應用載體,既能讓用戶盡快分享創新成果,又能把安全、可靠的一部分成果轉
移到汽車中應用,實現車機和手機軟件技術的緊密互動。吉利旗下星紀時代近日完成了對魅族科技的收購,李書福指出,未來智
能汽車、智能手機兩個行業是面向共同用戶的多終端、全場景、沉浸式體驗的一體融合關系,可以實現超級協同。中科院戰略咨
詢院產業科技創新中心汽車行業特聘研究員鹿文亮曾在接受《中國電子報》記者采訪時表示,車企自己造手機,可能有兩方面考
慮,一方面是想達到安全的、無感解鎖的車鑰匙功能,另一方面是想擴展手機和車機連接的功能。
??2021年7月,車聯網聯盟(Car Connectivity Consortium)發布了汽車數字秘鑰3.0版規范,明確了第三代數字鑰匙是基于
UWB(超帶寬)/BLE(藍牙低功耗)+NFC的互聯方案,增加了免手持、位置感知無鑰匙進入和位置感知功能,拉開了汽車行業
有史以來最大范圍的啟動/進入方案革命的序幕。
??在這個過程中,手機起到了不可或缺的入口作用。蘋果數字汽車鑰匙已適用于現代、比亞迪、起亞等車型。華為手機的數字
車鑰匙也可應用于AITO問界M5。OPPO、vivo接連宣布與特斯拉完成無感車鑰匙適配。
??“我們日常手機不離手,車機的每日使用時間約是3小時。從這個角度來講,手機和人交互的數據采集是勝于車機的。但未來
汽車是進化發展的,除了交通工具以外,汽車會是通信終端、社交終端、娛樂終端、辦公終端,尤其是娛樂屬性和手機產生了重
疊,所以我們看到手機廠商和汽車廠商已開始進行不斷的融合。”上汽集團技術管理部副總經理沈浩明近日公開表示。
??OPPO正在實現手機與車機軟硬系統的深度融合。OPPO軟件工程事業部總裁吳恒剛介紹,他們已經實現了數字車鑰匙、車
管家、手表車聯、投屏連接及多屏互動、車載無線閃充等功能。OPPO智行將車機互融能力正式對外開放,目前的合作廠商超過
70家,涵蓋汽車廠商、兩輪電動車廠商、Tier1廠商以及出行服務提供方等。
??vivo延續了其手機系統OriginOS的設計理念,在車機端設計了Jovi InCar2.0車聯網服務平臺,具備無感連接、多屏聯動、
車家互聯2.0、兩輪車互聯、智慧車鑰匙等功能,目前已與80多個汽車品牌合作,全面覆蓋3000萬以上的用戶,活躍用戶每天平
均使用時長達90多分鐘。
??GfK高級分析師侯林在接受《中國電子報》記者采訪時指出,目前手機與汽車很多設想的聯動暫時還無法實現,還需要軟硬
件更加統一化,這也就是為什么目前可以看到手機企業除了做IoT外還想拓展汽車領域,而吉利也收購了魅族拓展手機領域,這
都是為了更好的統一軟硬件環境,為將來的無縫聯動做更好的準備。
??“在智慧車載方面,手機實現車輛燈光、溫度和濕度、座椅、中控以及車輛駕駛情況的實時觀測和監控也是未來聯動發展的
方向。”賽迪智庫無線電管理研究所高級咨詢師鐘新龍在接受《中國電子報》記者采訪時表示。
??終端邊界加速“云化”
??蘋果iCloud服務自2011年正式發表以來,形成手機云存儲服務在大眾心中的初印象。在5G技術加持下,終端定義邊界加速
朝著云網端一體化發展。
??5G快速發展解決了信息高速傳輸的問題,將手機里的數據計算放到云端服務器上,可以保證云處理速度更快、安全性更好、
效率更高,從而降低終端對性能的需求,或者說手機只需承擔有限的計算功能,就無需再采用性能強大的芯片,同時擁有更強的
續航力、更輕薄時尚等優點,或許手機僅剩下“顯示屏+控制器+必要的處理器+操作系統”足矣。
??早在2011年,阿里巴巴就提出了“云手機”概念,阿里云正式推出阿里云操作系統云OS,同時發布首款云智能手機W700
,云OS的出現將數據中心和手機變成了一個統一的云計算平臺。阿里云創始人王堅曾表示,以云計算為核心技術的云應用將釋
放出手機終端的最大潛力,也體現了移動互聯網給用戶帶來的巨大價值。
??但由于當時網絡還無法匹配需求影響用戶體驗,并沒有很大起色。伴隨著近些年5G網絡快速建設,2020年,“云手機”再
次成為業界熱詞,華為鯤鵬云手機、百度智能云手機、中國電信天翼1號云手機等多款云設備密集發布。
??“云手機”是基于端云一體虛擬化技術,通過云網、安全、AI等數字化能力,彈性適配用戶個性化需求,釋放手機本身硬件
資源,隨需加載海量云上應用的手機形態。
??今年6月,中國電信的第三代云手機——天翼1號2022 5G云手機正式開售,6GB+128GB售價為1499元,云手機就是利用虛
擬化技術構建云上Android生態,實現云端雙生。在負一屏便可開啟云端手機,隨需裝載本地電話、通訊錄、短信、定位、云盤
等各類應用,并可使用與本地手機不同的應用賬號登錄同一APP,實現手機能力的無縫拓展,讓手機1臺變2臺。
??由于所有應用與算力都運行在云端,云手機的未來可以理解為一種“純軟件形態”的創新。在云手機誕生之初,云手機上的
應用主要集中在游戲、移動辦公等領域,例如在云手機上通過GPU硬件加速與音視頻流接口支持,實現游戲在云端運行效果。
??在侯林看來,云計算在近年來一直處于高速迭代演進的發展趨勢中,但由于云計算受到網絡等物理限制,所以一直需要云計
算與邊緣計算相結合來進行應用。而手機就是目前最為便攜的邊緣計算工具,同時手機的網絡速度也一直在飛速提升,所以手機
的次世代場景應用已經越來越成為現實,讓以前只能在PC上運行的軟件游戲也能在手機上運行。
??據了解,GPU廠商英偉達推出了云游戲服務平臺GeForce NOW,將支持手機、PC多平臺設備游戲。
??業內人士分析稱,未來云手機在視頻監控、政企、金融、醫療、教育、廣電等領域大有可為。云手機有望成為新技術市場變
革中的下一個“風口型”產品,并且市場普及爆發點將會在2023年左右,距離今天已并不遙遠。
??基于云手機概念,手機功能定義一直沿著軟件方向持續延伸——手機不僅僅是通信、社交、娛樂工具,還將成為健康、醫療
的好幫手。
??兩年前,小米官方表示,在不加硬件、不增機身厚度的情況下,小米11的屏幕指紋技術加入了心率檢測功能,這得益于超薄
屏下光學指紋方案,并做了相應的軟件適配。
??去年10月,OPPO率先朝著獨立監測方向探索,從應對型醫療向預防型主動健康管理轉變。在日常靜坐、晨間醒來、運動結束
后等場景下,不同于指紋心率監測,將OPPO Find X5 Pro手機背面緊貼心臟位置,12~15秒的時間就可以獲得實時心率數據,
這是通過手機內置的慣性傳感器(IMU)捕捉心臟跳動,經過算法處理后獲得點測心率數據,通過OPPO健康App呈現。
??在軟件層面,OPPO提供了一套完整的、閉環的健康數據采集、分析、服務觸達的工具套件——OPPO Health Research Ki
t,助力開發者開展健康研究,并最終衍生為OPPO健康生態中的獨立應用。據曾子敬介紹,OPPO健康實驗室在去年底啟動“生
活方式干預在高血壓及正常高值血壓人群中的臨床應用效果研究”合作課題。
??OPPO助理副總裁、健康實驗室負責人曾子敬表示,OPPO在原有的應對型醫療的路徑上,增加一條數據驅動的閉環回路,
給用戶和醫生帶來連續的、長期的數據或者模型,從而對慢性疾病進行預防及控制。OPPO未來將聚焦睡眠、心血管、糖尿病、
運動健康、遠程醫療等方向的深度探索和前沿技術研究,著力構建健康生態能力。
??鐘新龍表示,手機通過傳感器實現心率的測量是一種集成化的發展趨勢,心率、體溫、血氧濃度都是可拓展的智慧健康功能
集成方向,并可拓展深層次功能如焦慮監測、睡眠質量監測、呼吸監測等。
??元宇宙可能重新定義手機
??根據Gartner的最新預測,2026年25%的人每天將至少在元宇宙中工作、購物、學習、社交或娛樂一小時。
??只是目前,手機暫時與XR嫁接成為了元宇宙“初體驗”入口。例如在電商元宇宙的初級探索中,奔馳推出微信小程序線上3D
看車,Dior小程序上線太陽眼鏡AR虛擬試戴,亞馬遜上線AR虛擬試鞋功能,均由手機硬件疊加XR功能實現。
??就在幾天前,大舉進軍元宇宙的HTC發布旗下首部元宇宙手機Desire 22 Pro,該機最重要的不是手機功能,而是作為元宇宙
的連接口。該機內置了HTC元宇宙平臺Viverse App;還具有建設虛擬分身的Vive Avatar App,用戶可以通過虛擬形象參觀虛擬
藝術展、演唱會甚至商務會議等活動;管理虛擬資產的Vive Wallet可用于選購和保存NFT數字藏品以及保管交易包含以太坊等在
內的虛擬貨幣。該手機推薦配合HTC自家的Vive Flow眼鏡一同使用。
??鐘新龍向記者表示,人們已經形成了以手機為智慧中樞的操控邏輯和應用習慣,包括HTC、谷歌、微軟、字節跳動等多家企
業在爭奪元宇宙入口的XR眼鏡上,均與手機有不同程度的聯動。“這既符合消費者的操控邏輯,也符合XR正大力開展與手機等多
端協同增強沉浸式體驗的趨勢。”鐘新龍說。
??“從目前手機與XR的發展來看,手機就像是邊緣計算設備,讓XR設備可以流暢的運轉。”侯林表示。當然一旦未來有了爆發
式的變革,CPU大小的模塊即可實現足夠的運算能力,那么不論嵌入AR眼鏡還是腦機接口中,均可以發揮現在手機的功能,終端
便可向前發展一大步。
??以手機為核心樞紐的智慧操控中樞已成為消費者不可或缺的“中心遙控器”,面向未來開拓更加豐富的應用場景增量都將與手
機產生更深層的關聯和結合,同時先進通信和網絡算力的快速提升,也將賦予手機更強大的操控和調動能力。
??可以期許的是,在現實層面的生活、工作、學習、健康與娛樂都將是軟件定義手機的重要領域,在虛擬層面以元宇宙為方向
的各類APP和交互應用場景也將是手機發力的重要戰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