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辦、國辦印發《關于推進實施國家文化數字化戰略的意見》,對文化數字化戰略作出重要部署,明確
提出戰略目標、任務及要求。在近景目標上,提出“十四五”時期末基本建成文化數字化基礎設施服務平臺,形成
線上線下融合互動、立體覆蓋的文化服務供給體系;放眼至2035年,則要建成國家文化大數據體系。
??信息時代,數字技術極大地推動了文化的發展,文化也成為數字技術最重要的應用領域之一。文化數字化是數
字技術在文化領域的體現,即以文化創意為核心,依托計算機、互聯網、數字處理等信息技術進行存貯、創作、生
產、傳播、交易和消費等。科技賦能,將讓數字時代的文化插上騰飛的翅膀,激發文化創新發展及其產業實踐,并
帶給人們全新的文化體驗。
??文化數字化戰略為我們擘畫了民族文化全景呈現、全民共享和優秀成果享譽世界的美好愿景,彰顯了堅定的文
化自信。這一戰略的落地與向縱深處推進,必將極大釋放中華傳統文化魅力,提高民族自豪感,抬升文化自信指數
,助力文化強國建設。
??文化數字化戰略,是對文化自信的強有力詮釋。文化自信是“四個自信”中更基礎、更廣泛、更深厚的自信。
沒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沒有文化的繁榮興盛,就沒有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文化自信是一切自信的源泉和根基。文化
數字化戰略的推出,是搶占數字文化發展先機和建設文化強國的呼喚和需要,堅持文化自信,豐富傳統文化表達,
傳承中華文明基因,必能開啟文化建設新篇章。
??文化數字化戰略,將賦予文化自信持續動能。夯實文化自信之基,當激發人們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自豪感。
文化數字化戰略作為方法和路徑,可以為夯實這一基石持續輸入動能,正如“數字能量站”。文化數字化戰略將促
進文化和科技進一步深度融合,通過先進適用技術激活傳統文化資源,增強文化的傳播力、吸引力、感染力,推動
中華文化瑰寶“活”起來。文化數字化戰略將推動培育以文化體驗為主要特征的文化新業態,使豐富的傳統文化資
源不再被束之高閣,讓存放在博物館、數據庫中的文物走到生活中來。如此,年輕一代將有更多的場景和機會走近
歷史,與傳統對話,并在這個過程中受到熏陶和滋養,升騰出對民族文化的自豪感和自信心,進而對傳統文化予以
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
??文化數字化戰略倡導以數字服務帶動產業發展,將有力促進創意經濟發展。當前,世界各國創意經濟發展競爭
激烈,而數字經濟又是其中最激烈的領域之一。近幾年,不少國家出臺激勵數字經濟發展的相關措施,加緊布局。
我國推出的文化數字化戰略,不獨聚焦數字公共文化服務建設,從促進數字文化產業角度來看,同樣具有推進創意
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意義。
??正如前述文件所提,要“推動文化存量資源轉化為生產要素,加快發展新型文化企業、文化業態、文化消費模
式”。具體而言,要在文化數據采集、加工、交易、分發、呈現等領域培育一批新型文化企業。文化數字化戰略不
僅可以為創意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新動力、新機遇,也可以為創意經濟培育新業態、新模式,從而推動文化產業與
新型農業、制造業、現代服務業以及戰略性新興產業融合發展。由此可見,文化數字化戰略的全域推動作用,不僅
包括文化大數據產業、新聞傳播、人工智能產業等重點領域,甚至還將涉及制造、體育、健康、教育、醫療等領域
,從而成為數字技術最為廣泛的應用。
??文化數字化為了人民,文化數字化成果由人民共享。國家實施文化數字化戰略,出發點和落腳點之一都是為了
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要,這也決定了,盡管文化數字資源可以在市場上“開展數據交易”,但也要依法
依規向民眾開放,公共文化資源數據開發后的交易也要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文化是實現共同富裕的重要變量,數
字化無疑為這個變量增加了權重,文化數字化戰略秉持以人為本、全民共享,堅持以文化公平促共同富裕,將為最
終推動實現共同富裕夯實基礎。
??文化數字化戰略賦能文化自信。當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插上數字的騰飛之翼,數字技術深度融入文化創新,民族
文化全景多彩呈現,中華文化必將綻放更加奪目的光彩,文化自信的基石更加穩固,這也必將為推進文化強國建設
,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夢想提供更加強有力的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