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過去 400 年間,人類文明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迅猛發展,根本原因就在于科學技術的應用。建
立在數學方法上的現代科學技術,讓人類意志的力量得到淋漓盡致的發揮,讓人類文明持續不斷
地向前發展。人類對科學的認知是從實驗室生成數據到解讀數據的過程。
今天,數據的生成不僅僅依賴于實驗,在商業計算和社會計算的過程中,關于人的行為、人與人
的關系、人與自然的關系、自然與自然的關系的數據,無時無刻不在海量地產生,如何收集(包
括生產)、治理、分析、應用、展示,以及保證法律上的合規及技術上的安全,已經成為全球關
注的焦點。
在數字經濟時代,企業要么數字化,要么被數字化。企業的數字化過程,是一個重構過程,更是
一個再認識過程。在工業文明進程中,受原有條件的制約,我們產生了路徑依賴,這導致我們忘
記了創立企業的初心。與孔子同時代的亞里士多德,不僅推動了人類第一個圖書館——亞歷山大
圖書館的建立,點亮了人類文明的智慧之光,更提出了具有深遠意義的第一性原理——“任何一
個系統都有自己的第一性原理,它是一個根基性命題或假設,不能缺省,也不能違反”。同樣,
任何一個企業都有其存在的根本邏輯,將這些根本邏輯數字化,就形成了企業的數據資產,而數
據資產的形成和積累又推動企業在為用戶提供產品或服務的過程中形成敏捷的業務流程,進而提
升企業的競爭力。今天的社交網絡技術極大地支持了企業的無邊界成長,而企業的無邊界成長又
為更多數據資產的形成提供了堅實的基礎。那些在大算力和人工智能的支持下實現了決策流程自
動化的企業如同旋轉的飛輪,能量越來越大,發展速度越來越快,競爭力越來越強。
數字化進程也離不開技術范式的不斷顛覆。以云原生為核心的技術范式在數字化時代發揮著越來
越重要的作用。在數字化時代,數字消費已成為人們消費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過去,我們打電
話是按時間計費的,而今天,我們使用的手機網絡是按流量計費的,流量消費就是數字消費。如
何提供云,如何轉換消費方式,是企業云原生的出發點。盡管云原生還不夠成熟,但它帶來的技
術范式的創新,為實現復雜系統的數字原生、系統間的有機統一和進化,以及數據的全流通創造
了技術條件。更重要的是,在云原生技術范式的形成過程中,中國企業與世界同步,或許,這是
中國企業在全球范圍內實現從跟跑、并跑到領跑的一個契機。
自古以來,基建既是文明的標志,也是文明進化的推動力。亞歷山大圖書館是地中海文明的標志
,它的建成極大地推動了人類文明的進程。黃河的治理,不僅促進了華夏民族的大融合,也為農
耕文明創造了條件。同樣,在數字經濟時代,基于虛擬世界的新基建,既是數字文明的標志,也
是推動數字文明進化的新動力。無論是全球定位系統還是視頻會議系統,都屬于數字經濟時代的
新型基礎設施。而鄉村振興、化解金融風險以及碳達峰等,既為數字化明確了新的方向,也為中
國企業在上述過程中構建新型基礎設施提供了方向和依據。
熊彼特對創新的定義是:引入一種新的產品,采用一種新的生產方式,開辟一個新市場,獲得一
種原料或半成品的新的供給來源,實行一種新的企業組織形式。按照熊彼特的定義,數字化就是
一次顛覆式創新,這種顛覆式創新不僅僅體現在產品和原料上,也體現在新的市場、新的生產關
系以及企業組織方式上。如今,數據已經成為新的生產要素,與傳統生產要素不同,它在以指數
級增長的方式滾動產生。
未來已來。人類經歷了農業文明、工業文明,現在正在開啟數字文明。從消費過程的移動支付到
數字貨幣,從制造過程的價值傳遞到價值共享,從傳統的空間認知和城市探索到今天基于數字空
間的智慧城市,從層級化體系到基于數據和云平臺的共建共治共享新發展理念……人類不斷突破
認知邊界,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創造更輝煌的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