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工業和信息化部發布國內首部《移動終端圖像及視頻防抖性能技術要求和測試方法》,適用全
球品牌手機制造商在我國銷售的所有手機和移動終端設備,將于今年7月1日生效,這標志著手機防抖
有了行業統一標準。
賽迪顧問數字經濟產業研究中心高級分析師郭孝純表示,這是國內首部關于手機和其他移動終端設備
防抖性能的行業規范,適用于所有在我國銷售的手機及移動終端設備,具有較強的指導性。該政策的
出臺,將統一移動終端攝像頭防抖性能的技術要求和測試方法,最終形成對移動終端產品防抖性能的
一致性評價,終結產業鏈上下游企業及終端消費者針對各產品防抖性能的分歧,提升行業的規范性,
也有利于行業內企業參照標準,圍繞移動終端防抖性打造差異化產品,不斷推進相關技術創新,滿足
市場的個性化需求。
“除了規范市場、讓消費者有統一的消費體驗外,這還是一個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標準,將提高我國
廠商在全球手機市場上的話語權。”眾誠智庫高級分析師王彬說。
據了解,該標準由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和愛佩儀光電技術有限公司聯合華為、OPPO、vivo、三星等
手機制造商歷時4年制定。
手機影像技術的及格線是把畫面拍清楚。業內專家分析,影響清晰度的因素除了進光量、感光性能,
還有手機的防抖性能。目前,手機行業主流的光學防抖方案就是鏡頭防抖。
該行業標準主要起草人之一、時任OPPO影像硬件研發團隊負責人李龍佳介紹,OPPO在持續推進防抖
技術迭代的過程中發現,行業內關于圖像和視頻防抖性能和測試方法缺乏統一的數據指標和評價標準,
采用不同的元器件、算法和測試條件,會導致實測防抖效果出現較大差異。為了提升手機攝像頭防抖能
力和實際效果的穩定性,OPPO影像研發團隊于2018年主動與工信部聯系,希望通過業界合作的方式形
成一套通用的防抖性能和測試標準,開放給行業使用。此次發布的標準對防抖效果進行了分級,適用于
大多數手機用戶的日常使用場景,同時也能夠滿足不同防抖技術路線的測試要求,因此具有兼容性高、
一致性好的優點,已成為工信部在防抖領域的推薦標準。
王彬表示,目前國產手機在影像方面的核心技術正由“硬參數”向“軟實力”方向發展,各個廠商不再
執著于“堆參數”,更加看重算力、算法與體驗,非常重視計算影像的創新功能,在鏡頭材料、相機玻
璃、防抖系統、影像芯片上都實現了較大突破。
國內主流手機廠商都在影像領域進行了深遠布局,并紛紛推出自研影像芯片。OPPO芯片產品高級總監
姜波表示,馬里亞納X作為OPPO的首個自研芯片,通過人工智能方式釋放計算影像的潛力,從而大幅
提升計算影像的上限。只有將影像的全鏈路垂直整合,才能解決影像的根本問題。
“手機成像是一個較為復雜的過程,需要光學器件、電子器件及成像算法、軟件等共同配合,每個環節
都有其核心技術。”郭孝純認為,如果單看移動終端影像拍攝的防抖技術,國內頭部手機生產企業已處
于世界先進水平。從手機影像技術整體來看,我國企業的技術積累已比較深厚,能夠滿足大部分應用需
求,部分技術已達國際領先水平,但仍有部分領域與國際先進水平尚存在一定差距。
在光學器件方面,國內代表性企業已具備中高端光學器件的生產能力,市場占有率不斷提高,部分產品
已達世界先進水平,但國產光學器件在高端領域的技術實力還有待進一步提高。
在電子器件方面,國內各主要手機生產商的設計能力已達世界先進水平,能夠滿足先進影像計算芯片的
設計需求,但關鍵芯片方面的核心技術仍有待進一步積累;在影像算法及軟件方面,由于國內主流手機
產品大多具備多攝像頭,拍攝圖像的數字化整合功能屬于基礎性功能,相關技術已比較成熟,性能也已
歷經市場考驗。
“從外部形勢、市場選擇、產業鏈上游的形勢變化來看,要想繼續在已進入成熟期的手機市場保持核心
競爭力,在影像賽道發力并推出自研芯片已成為必修課。”賽迪智庫無線電研究所高級咨詢師鐘新龍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