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角獸(Unicorn)”在科技領域的含義是由華裔風險投資人艾琳·李于2013年賦予的。她希望用一個詞語來描述那些“創立于2003年之后且估值超過10億美元的初創軟件公司”。
當時美國有39家符合標準,占十年間獲得風險投資的初創軟件公司的0.07%,即每1538家企業中才有一家。這類企業非常罕見,像神話傳說中的獨角獸一樣稀有和高貴。自提出以來,
獨角獸迅速成為全球科技領域的重要話題。
獨角獸要具備三個基本要件
現今,人們常用獨角獸來指那些“成立不超過10年,且估值超過10億美元的初創企業”,即獨角獸具備三個基本要件:成立時間不超過10年;投后估值達到10億美元;是創業公司,尚未上市。
如今的獨角獸已不像十年前那么罕見。人們進一步提出十角獸(Decacorn)和百角獸(Hectocorn)的概念,分別指那些估值超過100億美元和1000億美元的初創企業。
關注前期的人則提出準獨角獸(Soonicorn)和小角獸(Minicorn),分別指接近獨角獸標準和估值超過100萬美元的初創公司。
國內外涌現出一批跟蹤獨角獸的研究機構,例如美國的CB Insights和Crunchbase,歐洲的Dealroom和Sifted,印度的Venture Intelligence,我國的胡潤百富、IT桔子和長城戰略咨詢等。
它們多在三大要件基礎上給出自己的界定標準。其中,Dealroom的定義比較明確:獨角獸是指成立時間不早于1990年,且估值超過10億美元的科技公司。同時把子公司排除在外,
但包括那些當前估值低于10億美元但以不少于10億美元退出的公司。
總體而言,各機構的界定標準調整主要有以下幾種情況:解除或調整成立時間不超過10年的限制;限定為科技公司,或包括所有類型的公司;把分拆出來的子公司排除在外。
例如,Waymo是Alphabet旗下自動駕駛子公司,估值已達300億美元,但并不被這些機構看作獨角獸。除此,也有比較少見的界定標準。
例如,俄羅斯高等經濟學院統計研究和知識經濟研究所在2021年9月發布的研究報告中,把“創始人擁有至少四分之三股份”作為獨角獸的必要條件之一。
由于界定標準不同,加之信息獲取方式的差異(基于新聞報道、市場調研或估算),不同機構的獨角獸名單會有一定差異。其中,CB Insights跟蹤的是全球情況,信息公開透明且實時更新,這里主要基于CB Insights的數據進行分析。它給出了簡練的界定標準——估值超過10億美元的私營公司。從具體名單看,CB Insights是把Waymo、螞蟻集團、京東科技等子公司排除在外的。
全球有近1000家獨角獸總估值3萬億美元
根據CB Insights數據,截至2021年12月27日,全球共有943家獨角獸企業,總估值約為3萬億美元。這些企業分布于43個國家和地區,在二十國集團中有意大利、
俄羅斯和沙特阿拉伯三個國家沒有獨角獸。美國遙遙領先,共有483家獨角獸,分布于29個州(包括華盛頓哥倫比亞特區在內),其數量和估值均占全球的一半以上。我國緊隨其后,穩居第二,
共有176家獨角獸(其中大陸地區169家,香港特區7家),占全球的18.7%;總估值為6109億美元,占全球的19.9%。歐盟位居第三,有73家獨角獸,其中德國24家、法國20家。
印度的獨角獸數量位居第四,但估值總額不及數量排第五的英國。以色列、加拿大、巴西、韓國、新加坡的獨角獸數量分居第六至第十位。如左表所示。
美國加州堪稱“獨角獸的故鄉”,共有258家,主要分布于舊金山灣區和大洛杉磯地區,超過中國和歐盟之和。就城市(城市群)來看,舊金山灣區的數量最多,有219家獨角獸,
占全美的45.3%,占全球的23.2%;紐約有84家,居第二位;北京和上海分居第三位和第四位,分別有62家和45家;倫敦是歐洲獨角獸最多的城市,和大洛杉磯地區并列第五。
目前,全球共有44家十角獸,14家估值達到200億美元。這14家企業來自7個國家。其中,美國有6家,中國有3家,其他5國均有1家,國家分布呈現出較強的多樣性。在百角獸方面,
字節跳動和SpaceX是僅有的兩家。有史以來全球僅誕生過3家百角獸,第一家是已上市的Facebook。Stripe也接近百角獸標準,有望成為第四家。歐洲最大的獨角獸是瑞典金融科技公司Klarna,
估值456億美元。
52%的現有獨角獸在2021年誕生
獨角獸不是一日長成的,從公司創立到成為獨角獸需要七八年時間。在Crunchbase追蹤的799家獨角獸中(2021年12月),平均成立日期是“2013年11月19日”,約8年時間。
根據Beauhurst數據(2021年11月),英國獨角獸從創立到達到10億美元估值的平均時間為7年。從結果看,2021年是獨角獸大豐收之年。2021年(截至12月27日,下同)新誕生491家獨角獸,
占現有總量的52%;總估值為9976億美元,占現有總估值的32.6%。
在2021年新生獨角獸中,估值最高的是FTX,為250億美元。該公司創立于中國香港,目前已將總部搬到巴哈馬,但在CB Insights的數據庫中仍將其作為香港的獨角獸進行統計。
估值第二高的是印尼的J&T Express,估值為200億美元。新生獨角獸的估值水平一般不會太高,差距也不會太大。有360家估值不高于20億美元,有456家估值不高于40億美元。
因此重點分析獨角獸數量即可。
2021年,美國新生獨角獸288家,超過所有其他國家新生總和,亦超過中國、歐盟和英國的存量之和(286家)。歐盟和中國分居第二位和第三位,新生數量分別是41家和40家,其中,德國16家,
法國11家。與存量排名一樣,印度和英國的新生數量分別居第四位和第五位。加拿大、墨西哥、新加坡三國表現搶眼,80%以上的獨角獸是在2021年誕生;韓國、中國、日本等東亞國家新生獨角獸不多,
分別僅占存量的18.2%、22.7%和33.3%。
金融科技、互聯網軟件和服務是重點領域
根據CB Insights的行業分類標準,金融科技的獨角獸數量最多,共有192家,占比20.4%;互聯網軟件和服務居第二,占比17.7%;電子商務和D2C(direct-to-consumer)居第三,占比11.1%。
美國和中國是獨角獸大國,兩國的行業分布也呈現出極大的差異性。美國46.2%的獨角獸分布在互聯網軟件和服務、金融科技兩個行業,比較集中;我國則較為分散,電子商務和D2C、
人工智能、汽車和交通、硬件四大行業擁有48.3%的獨角獸。此外,美國獨角獸還較多地分布在健康、網絡安全、數據管理和分析等領域;我國則分布在移動和通信、教育科技、供應鏈/物流和配送、
消費和零售等行業。
歐盟獨角獸最多的三個行業依次是金融科技、電子商務和D2C、互聯網軟件和服務,分別占歐盟總量的20.5%、16.4%和15.1%。印度的三大行業與歐盟一樣,占比分別是23.5%、23.5%和15.7%。
英國有22家金融科技獨角獸,占全國的近60%。以色列則是網絡安全獨角獸最多,占2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