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7日-18日,2021網易未來大會盛大舉行。為期兩天的大會,將在原力覺醒、未來之城、國潮、靈感無界、和文化、元宇宙六大論壇里,分享更多的智慧和靈感。
大會“原力覺醒”收官階段,知名經濟學家、國務院參事室特約研究員、國家統計局原總經濟師兼新聞發言人姚景源 ,加拿大皇家科學院院士、加拿大工程院院士陳忠偉,
以及南開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院長、科技日報原總編輯劉亞東展開了《巔峰對談:創新破局》對談。央視前CGTN國際頻道《對話楊銳》主持人楊銳主持會議。
對談現場,姚景源首先就“中國如何解決長期以來,西方部分國家對中國高新技術‘卡脖子’”問題作出解答。姚景源認為,四十年改革開放取得了豐碩成果,但由于長時間以來,
國家經濟堅持以粗放增長、追求速度的模式發展,內生的自主創新不足,現階段大而不強,缺少核心技術,這不能將板子打在科學、企業家身上,而是經濟發展模式決定的。
因此,結合十四五規劃,現階段我們要堅持自主創新的核心戰略的根本路徑,最根本還是必須轉化經濟增長方式。
此外,就主持人提出的“中國如何解決結構性矛盾”問題,姚景源認為,我國政策出臺了保護環境大量政策,取得了重大成就。但是,近期出現了例如拉閘限電的事件,
也反映出長期目標不能短期化,不能把系統目標碎片化的傾向。但是,這只是一個暫時性的問題。因此,我們只有尊重規律,不急不躁,更為踏實,才能實現真正的自主創新。其中,最根本還是要改革開放,
機制體制需要改革,更加開放且融入世界,才能大踏步前進。
以下為姚景源圓桌論壇對談實錄:
主持人(楊銳):大家都在說今天進入到新的冷戰,在科技領域平行發展,切割了全球化的市場,中國面臨一個最大的問題,被“卡脖子”,這直接回答了我們多年以來改革開放面臨的0到1的困境,
我們自主原創性核心技術很少,今天我們在強調自主原創和高質量發展的時候,大家能否提供一個中國的方案?
姚景源:過去40多年的改革開放,我們取得了輝煌成就,但是存在深層次的問題:中國經濟在過去長時間粗放增長,而且主要是追求速度與數量。這個過程當中,我們存在著一個創新不足,
因為我們過去追求的是大出大進,兩頭在外,追求速度和數量,我們內生的自主的創新動力和壓力不足,這樣中國經濟出現了大而不強。大,我們的成就主要在數量上和速度上,
1978年中國應該總量3679億,現在超過一百萬億,不強是缺少核心技術,比如鋼鐵,去年10億6千萬噸,我們是世界第一,但是一些部署的鋼材還得靠進口,我們生產不了。
機床產量占世界38%,世界第一,但是高檔數控機床90%以上靠進口。比如芯片,今年典型缺芯缺柜,缺芯是芯片,缺柜是進出口,一個貨柜難求,過去更多注重速度其數量,大出大進,完成訂單,
我們現在創新不足,不能把這個板子打在科學家和企業家身上,是過去粗放的增長方式造成的。
現在黨中央國務院明確的講中國經濟要實現轉型,由高速度轉向高質量,什么是高質量發展?應當是以創新為第一驅動力的發展,創新成了“十四五”規劃放在國家發展的核心戰略上。
我們研究創新的時候至關重要,創新是實現“十四五”和第二個百年目標的根本路徑。
主持人:以北京為例,PM2.5肯定是降下來了,霧霾也降下來了,但是我們付出什么樣的代價,周邊地區環境不友好的企業被強行要求減少產能保證藍天綠水,但這樣一來,
化石能源的使用因為雙碳戰略受到限制,產生了全國范圍內的缺電、限電拉閘,這樣一個結構性的矛盾,是不是改革發展中的窘境,面臨這樣一個結構性的問題,怎么辦?
姚景源:在整個十三五期間,通過節能減排一系列的措施,我們在保護環境綠色發展方面取得了重大成就,包括您講到北京周邊一些地區,高污染高能耗的企業,中小作坊關掉,
這個也符合整個大局利益,政府也采取了適當性的安置措施,在北京周邊,我們在推動環境保護和綠色發展的時候,沒有出現企業倒逼、工人失業或者老百姓怨聲載道,沒有這個問題。
第二,這次拉閘限電是特殊情況,因為中國的發電能力在十三五期間,我們是22億千瓦,世界第一,是美國的兩倍,發電能力沒有問題,但是電的結構有問題,我們70%是火力發電,要靠煤,
我們是多煤少油缺氣,煤是中國資源最重要的主體,今年個別地方,這次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一個很重要的概念“合成謬誤”,這件事在本地局部地區做起來可能有道理但是全國都這么看,
放大了以后就會出現謬誤,比如為了環境保護關了一些煤礦,這個在污染比較嚴重的局部區域個別的煤礦有一定道理,但是大批量的都這么干,就導致煤炭供應減少,煤的價格就上漲,
今年3月份一噸煤530塊錢,10月份2500塊錢,煤價格翻番地漲,發電廠受不了了,因為發電廠發電,由于煤價上漲,他發一度虧一度,他沒辦法干了,發電廠就開始檢修設備了不發電了,
一檢修設備電供給不足,于是出現了到處拉閘限電。現在我們總結了教訓經驗,這次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明確地講,長期的目標不能短期化,系統性目標不能碎片化,打持久戰,不能打成突擊戰,
我們應該尊重規律,一方面我們提出保價穩供,煤的價格從2500塊錢降到一千塊錢,全國拉閘限電情況沒了,這樣明年就沒有問題,這是暫時的。但是告訴我們很多深層次的問題,
我們要按照黨中央國務院的部署,我們不能把長期目標短期化,不能把系統的目標碎片化,也不能把持久戰打成了短期的戰,比如今天講創新,創新是一個過程,可能需要我們用若干年,
甚至一兩代人扎扎實實的努力,我們才能做到,不能急躁,只有我們這樣踏踏實實的去做這件事,我們才能把它做成功,當然在創新問題上我還主張最根本的,還是要改革開放,改革什么?
改革我們過去那些不適應創新的體制和機制,甚至有些東西是束縛創新的,包括我們的經濟增長方式,把它改過來。其次,開放。你這個創新不是關在小屋子里自力更生
,一定是開放,融入到世界當中,這樣我們的創新就能大踏步地邁出去,為整個中國經濟的發展提供根本性的動力。
主持人:中國用創新驅動高質量的發展,無論是什么突破性的、激進式的還是顛覆式的創新,我們的總結發言里是要避免什么樣的后果,就是中國的方案有了,但是用兩句話來說,如何做才能避免這樣的后果?
姚景源:核心還是要把我們這個增長方式轉過來,如果你還是像過去那樣去追求增長速度和數量,還是粗放增長,那么我們這個創新不可能成為第一驅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