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明珠在《楊瀾訪談錄》節目中表示,發現很多年輕人并沒有對自己的未來有很好的定位。他們會把“掙錢”作為找工作的首要條件,從來不思考自己到了社會能做什么。
董大姐看重的是長遠的職業價值觀,而“從來不思考自己到了社會能做什么”的年輕人,則看重的是如何解決當下的問題。看上去二者想法是沖突和對立的,但對多數職場人來說,既要掙錢,又要思考社會意義,二者的平衡
不是誰都能拿捏得恰到好處的。
這也像極了一位優化師小c的真實狀況,他28歲,坐標深圳,從業5年,未婚。
2016年-2019年,做了3年的銷售以后,熟人介紹轉型成了一名廣告優化師。
從事優化師工作一年半以后,發現這個工作跟自己需求不匹配,想要掙錢,欲望太多,面臨著創業、跳槽、行業等等方面的抉擇。
職業價值觀是什么?
價值觀是一種生活方式的排序,比如張三認為想要的生活方式比經濟回報更重要,李四認為學習成長比工作環境重要,王五認為上級關系比同事關系更重要,趙六認為成就滿足比名譽地位更重要。
你會不會說,談價值觀有什么用呢,能變成錢嗎?我簡單粗暴的價值觀就是財富自由!
你認為的財富是金錢嗎,還是其他?
你認為的自由是想去哪里就去哪里嗎,還是想不做什么就不做什么呢?
如果財富是金錢的話,到底該是多少錢呢?(不要說越多越好哈!)
除了金錢,你有其他的需求嗎?比如成就感、安全穩定、幫助他人、獨立自主等等。
如果你只能選擇一項,請問你又會選擇哪一項呢?
如果需要給每項價值觀打分,你會依據重要程度分別打幾分呢?
職業價值觀在職場中起到的作用有哪些?
無論是職業抉擇還是職業定位都跟我們的核心價值觀有關系,任何職業規劃問題的解決都需要對自我價值觀進行探索。
在不同的職業階段,不同的價值觀起到的作用也不盡相同:
1、如果剛入職場,想要做職業定位,那么生存和能力兼有需求,在2021年的今天,生存幾乎不成問題,只是每個人對自己生活品質的要求不同而已,所以在能力提升上,如果“智性散發”(用大白話說就是獨立思考、學習
力強、喜歡研究)這類的價值觀凸顯,那么在職場初期會有不錯的表現。
就像筆者遇到過一個優化師女生,她的每份工作都是因為沒有更多學習機會而離職,但是每次的選擇又都能讓她學習到更多技能。
2、如果已經進入職場,正處于職場發展期,恰好你在上級關系、管理權力、成就滿足這幾方面價值觀凸顯,并有意識地覺察和刻意地完善,那么上升途徑就相對其他人更寬闊,無論人脈資源還是個人職業探索都能到達一個
新的高度。
有次跟一位優化師溝通,他提到自己在會議上當場對領導的講話提出不同意見,領導的臉色大變,隨之而來的便是職場升遷受阻,最后離職收場。我們或多或少都會注重上級關系,從這一事例說明在職業發展期,上級關系可
以不是你最重要的價值觀,但根據情況讓其排序靠前會對職業生涯發展有更好的推動作用。
3、如果在職場已經超過3-5年,你的核心職業價值觀包含安全穩定,那么在擇業或轉型時,就需要了解目標公司或行業的具體工作內容,是否有隱形的風險和挑戰。這些風險和挑戰的強度有多大,是否是自己能接受的,是否
嚴重違背自己的價值觀,是否打亂了你內心的平衡,這是需要考量的重要因素。
價值觀如何在實際職業抉擇中起到作用呢?
一、職業價值觀的評估
回到小c的案例,1個半小時的溝通后,梳理了他的職業經歷,根據他講述的細節,將他的價值觀做了一一呈現和相應的澄清,并得到了他的確認:經濟回報、成就滿足、多樣變化、智性散發等。
小c提到目前可以行動的點,比如在現有崗位上一邊做優化師,一邊做銷售;計劃去做電商,跟上目前的趨勢去多學東西;創業的模式該是怎樣的等等,最終背后的動機全是為創業在做準備,也反映出學習成長和喜歡多樣變化
的需求,這也是小c重要價值觀。他賦予了創業這件事更多的人生意義。
提到創業,筆者提問,如果一份工資還可以,但發展和成長不確定的工作和具有挑戰性的創業方向,他會選擇哪個,他很確定地回答是創業,“成就滿足”這個價值觀有明顯的體現。
問及創業在什么時候開始時,小c很確定說在32歲左右,也就是3-4年以后。
那么未來3-4年內,小c要做哪些準備,這也是最終把自己的想法真正落地的關鍵轉折點。
二、基于邏輯層次的行動方案
為了方便確認行動方案,下圖的邏輯層次模型,對我們的決策有清晰的指導作用:
當小c的目標是創業,并賦予了人生意義時,就停留在了“信念和價值”這個層次,他已經清楚為什么要做這件事,余下的是更低層次的思考,思路落地就更加輕松了。
筆者跟小c溝通到第三次時,他說經過考慮,還是要離職,且要找大公司。
筆者問:理想中的公司是什么樣?
小c答:有獨立的部門,自己有明確的職責,而不是像現在這樣什么事都做,比較雜亂,自己更有興趣的是推廣。
筆者問:自己創業或是工作方向有了一定輪廓嗎?
小c答:并不那么清晰,覺得電商等都是一個趨勢,想先學習再去做,市場環境都在變化。
漸漸撥開云霧,他對目前要做的雖然并不那么清晰,但是有個大致的方向,第二個層次-行為層-有了抓手。
價值觀在職業抉擇時起到的作用
為了減少在后續擇業時出現的糾結和阻礙,筆者又提到一個抉擇難題:”如果有幾個offer,有的offer工資不錯,但只有你一個人做,有的offer工資一般,跟現在工資差不多,但滿足了你要學習的需求,你會如何做選擇呢?“
小c有些語塞。
1、如果幾個職業選項真實出現時,回到了邏輯層次模型最底下的層次-環境層,如果清楚上幾級層次以后,“環境層”的思考小c就更容易得到屬于自己的答案。
2、如果有非常難以抉擇的選項時,需要使用到一些價值觀評估的方法,比如在職業規劃師的幫助下,根據重要程度做排序,分別按照一定規則賦予權重分,并填寫決策平衡單,計算得分等等。
得分雖然是一個考量因素,但更重要的是,在打分過程中對自己價值觀的澄清:
1.我們需要了解自己所處的生涯階段,是工作適應、職業定位、職業轉型還是尋求工作生活的平衡呢?
2.從人生全局的角度看,在這個階段可能有些重要的工作或生活任務,是否有需要重點考慮的點?
3.我們有沒有遺漏的價值觀,在這之前自己并不清楚,但在過往的職業經歷中一直隱隱出現,甚至影響著職業發展呢?
4.有沒有自己一直以為很清晰,但在最終打分時,發現自己并沒那么看重的價值觀呢?
需要注意的是:
價值觀并不是一個標簽,貼上去之后就永遠要根據這些標簽來指導自己該從事什么行業,制定怎樣的目標,選怎樣的公司等,而是在求職和擇業過程中,對即將進入的的場景和可能出現的情況,有一個基礎的預判,自己跟崗位、跟公司、跟行業的匹配度是否合適,進一步思考跟自己的目標和需求是否契合等等。
當然,工作沒有完美的工作,并不會100%契合,在考慮到自己核心價值觀的同時,如果還是有不喜歡或不擅長的部分,那么用能力強化興趣,然后用興趣去培養能力,繼而通過能力去兌現自己的價值,才能形成職業生涯里良性的閉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