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非常高興看到,國內科技領域的女性科學家越來越多,并且做出的成果都非常漂亮。”11月11日,2023世界青年科學家峰會女科學家論壇在浙江省溫州市舉
辦,論壇上,加拿大健康科學院院士劉芳對近年來中國科技領域的變化感到欣喜。
科技進步需要女性力量,科技事業離不開女性視角。近年來,越來越多的優秀女性科技工作者不斷涌現,展現著巾幗不讓須眉的“她力量”,為科技創新貢獻
更多“她智慧”。
“她力量”作用愈加彰顯
近年來,我國科技創新事業取得跨越式發展,女性科技工作者在這個過程中不僅從未缺席,作用也愈加彰顯,撐起我國科技創新的“半邊天”。
“我國人均壽命近幾十年來取得飛躍,新生兒存活率的提升至關重要,婦產領域的女性科技工作者貢獻巨大,我們應該向她們致敬。”中國科學院院士黃荷鳳
的發言讓臺下響起一陣掌聲。
“過去參加國內外各種會議,大多數都是男性比女性多。但在昨天我組織的精神醫學青年科學家論壇上,13位專家中有7位是女性,我覺得特別驕傲。”劉芳對
女性科技工作者數量的增加感觸頗深。
婦女是科技創新的受益者、共享者,更是科技事業蓬勃發展的參與者、貢獻者。數據顯示,全球超過33%的科研工作者為女性,中國女性科技工作者約4000萬,
占比達到45.8%。
“雖然是農業領域,但浙江省農科院中女科技工作者占比42%,亞熱帶作物研究所中女科技工作者占比43%,所內35位博士中,女博士有18位,占比達51%。”
浙江省亞熱帶作物研究所所長、研究員陳秋夏認為,女科技工作者如今真正發揮了“半邊天”作用。
不僅在自身領域大有作為,女性科技工作者也為經濟社會發展作出更多貢獻。全國婦聯書記處書記、黨組成員宋莉表示,在中國科協等單位支持下,全國婦聯持
續舉辦高水平科技女性培訓班,組織近100萬名科技女性投身助農、助企、助醫等服務,惠及1800萬人。
頂尖科技領域期待更多“她智慧”
據統計,目前在我國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中,女性的項目課題負責人約有6000人,項目骨干比例約27%。在頂尖科技領域,女性科技工作者數量仍有待提升。
女性不適合科研?答案當然是否定的。
中山大學中山眼科中心教授、屈光與青少年近視防控科主任楊曉認為,細膩、敏銳、堅韌,這些特質正讓女性科技工作者在包括醫學在內的多個領域大放異彩,
“眼科的特點是精細,女性在這一領域有獨特優勢。”
但不可否認的是,當下仍然有一些因素困擾著女性在科技領域的進一步成長與發展。“無論國內外,在面臨發展機遇時,男性似乎總是更加積極主動,女性則稍
顯‘害羞’,但其實她們并不差。”劉芳鼓勵女性科技工作者應保持自信,充分展現自身能力。
中國醫學科學院生物醫學工程研究所研究員李婷也建議,對于女性科技工作者在分擔家庭責任方面,社會也應給予更多支持,“例如社會應對女性帶孩子去工作
單位給予更多包容,或者提供相應育兒服務等。”
目前,科技部、中國科協、全國婦聯等已采取一系列措施支持女性科技工作者事業發展。例如,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今年7月份宣布,自2024年起,女性科研人
員申請杰青項目的年齡限制由45周歲放寬至48周歲。
全國婦聯于2021年聯合科技部等啟動了“科技創新巾幗行動”,推出16條政策措施,與相關部門聯合設立中國青年女科學家獎和團隊獎。全國三八紅旗手等表
彰也向科技女性適當傾斜,有效激發更多科技女性的“她智慧”。(記者 都 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