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濟南9月20日電 題:知識產權賦能創新發展——第十二屆中國知識產權年會的觀察
新華社記者宋晨、王志、袁全
知識產權是激勵社會創新的重要手段,是推動國家發展的戰略資源,是提升國際競爭力的核心要素。我國知識產權領域發展現狀如何?知識產權如何支持創
新發展?9月19日至20日,第十二屆中國知識產權年會在山東濟南舉辦,與會嘉賓從多角度進行解讀,回應社會關切。
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重視知識產權就是重視創新發展。近年來,我國知識產權領域呈現許多新氣象。國家知識產權局局長申長雨介紹,我國知識產權
法治保障全面加強,知識產權保護更加有力;知識產權轉化運用全面提速,公共服務水平加快提升;知識產權國際合作線下會議活動全面恢復,各方聯系更加緊密。
世界知識產權組織副總干事王彬穎表示,亞洲正成為創新聚集地,70%的知識產權申請以及60%的研發資金申請來自亞洲地區,中國在這個過程中發揮著核心
作用,在2022年全球創新指數(GII)排名中位列第11。“中國在2022年全球創新指數的眾多指標中表現出色,在地理標志、植物品種等方面處于世界領先地位。”王彬穎說。
“近年來,我國規模以上制造業重點領域企業每億元營收高價值專利數從2014年0.62件,提升至2021年2.33件。”工業和信息化部科技司副司長任愛光表示,
當今全球產業科技競爭日益激烈,知識產權在國際競爭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工業和信息化部聚焦工業和信息化重點領域的產業鏈,加強知識產權工作,努力推動中
國制造向中國創造邁進。
知識產權制度是激勵創新的催化劑,也是經濟發展的加速器。濰柴集團相關負責人介紹,多年來,濰柴建立了覆蓋產品研發制造全過程的知識產權管理體系,企
業知識產權創造能力不斷提升,同時圍繞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加大科技創新投入,培育高價值專利,在多項科技創新上率先取得突破,有效提升產業創新國際競爭力,
賦能企業高質量發展。截至目前,濰柴累計獲得授權專利1.1萬余項,其中發明專利3500余項。
華為法務部副總裁、重大項目部部長沈弘飛介紹,基于高強度的研發投入,華為實現了對5G標準20%以上的標準提案貢獻。華為把專利許可收入反哺到相關標準
研究團隊,用來加強對下一代相關技術標準的研究,這就是“投入、回報、再投入”的創新正循環。
為推動知識產權更好支持創新發展,國家知識產權局正將下一步工作有序落實。“我們將著力加大知識產權制度供給,配合加快完成專利法實施細則修改,加快
推動商標法及其實施條例、集成電路布圖設計保護條例的修訂。”申長雨說,將持續推進地理標志統一立法,建立大數據、人工智能、基因技術等新領域新業態知識
產權保護規則,更好發揮知識產權制度激勵創新的基本保障作用。
此外,國家知識產權局還將著力推動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完善知識產權支撐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機制,推進專利鏈與產業鏈、創新鏈、資金鏈、人才鏈深度融合
,助力破解“卡脖子”技術難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