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3月18日電(記者羅鑫)春寒料峭,走進北京大興區龐各莊鎮一個大型集約化育苗場大棚,撲面而來的卻是融融暖意。一箱箱綠油油的西瓜苗乘
著地面滑軌上的拖車,從大棚被農戶搬到自己車上。
“借助機械化、自動化的滑軌車,我們現在出苗更快,節省了人力成本。”育苗大戶劉福娟說,“最近我們每天出苗約3000盤,超過12萬株。”
大興新近投產的這座大型集約化育苗場擁有10多個大棚,棚內分布著補光、溫控等設備,是大興近年來支持育苗場改造提升,擴大種苗產業規模,保供
給、促增收的縮影。
位于永定河沖積平原的龐各莊鎮,土壤肥沃,透氣性好,導熱性強,含有西瓜生長需要的微量元素。龐各莊西瓜以沙、甜、脆著稱,在京津冀一帶頗負
盛名。1995年4月,龐各莊鎮被原農業部首批百家中國特產之鄉宣傳活動組委會命名為“中國西瓜之鄉”,西瓜產業成為大興區農業的一張名片。
大興區農業農村局副局長寇玉山介紹,種業是農業的“芯片”,將西瓜育苗和科技結合是推動西瓜產業提質增效的重要手段之一。為推進“大興西瓜”品
牌建設,大興出臺西瓜商品苗成本補貼扶持政策,近年來每年安排1800萬元專項資金用于西瓜商品苗補貼,扶持種苗發展。
在集約化育苗場大棚中央,育苗工人們正在緊張地進行選苗。過去,工人在自家田進行小規模育苗,需要燒爐子加熱為育苗提供合適溫度,不環保,還不
安全。如今,在集約化育苗場進行選苗、裝箱等工作后,回自家田定植,更省心,種出的西瓜品質也更有保障。
北京龐安路西瓜專業合作社負責人張世同說:“集約化育苗后,農戶們發現我們的種苗質量更好,都搶著來買。這幾年我們承包更多育苗棚,不斷擴大育苗
量。”
如今,大興集約化育苗已初見成效。目前,大興集約化育苗場已有20多家,在北京位列第一。全年育苗量超過1億株,涌現出多個集約化育苗品牌,實現規
模化、產業化快速發展。
大興區農業服務中心種植業技術推廣站站長哈雪姣介紹,大興近年來推廣西瓜干籽直播技術,替代傳統浸種、催芽、播種等環節,降低人工成本60%至70%。
通過開展西瓜嫁接技術培訓,已累計培養100多名嫁接工人,他們的嫁接速度由平均每天嫁接1000株提升至5000株,嫁接成活率大幅提升。
“年前,我們加班加點嫁接西瓜苗,就是為了現在能夠大量出苗。我們的工人經過培訓后,嫁接量完全可以滿足現有需求量。”劉福娟說,“集約化育苗場大
棚是兩用棚,將覆蓋在田地上的布掀起來,還可以從‘育苗’現場轉換為‘生產’現場,生產其他瓜果蔬菜。”
政府給予的保險補貼讓育苗戶們種植起來也更安心。寇玉山介紹,大興創新推出瓜果及蔬菜育苗險和西瓜人工成本險,2022年共承保種苗1.38億株,風險保障
金額達8772萬元。
“去年我們的一個育苗大棚在大風天氣中受損,棚里的苗全被凍壞了,因為投了保,都獲得了理賠。投保時我們只用出10%,其他都由市區財政局出,非常劃
算。”張世同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