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烏魯木齊2月21日電(記者張曉龍)塔克拉瑪干沙漠可能在距今30萬年形成、塔里木盆地浮塵可影響到華北地區和青藏高原……在21日召開的新疆維
吾爾自治區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新聞發布會上,科研部門相關負責人公布了第三次新疆綜合科學考察取得的階段性成果。
據此次科考牽頭單位負責人、中國科學院新疆生態與地理研究所所長張元明介紹,2022年,第三次新疆綜合科學考察各參與單位取得的重要成果包括:
在額爾齊斯河流域發現特有鉤蝦新物種,證明天山及其周邊地區是世界冷水性生物起源地;在天山野果林區發現2個蘚類植物新種、39個寄生性天敵昆蟲中國
新紀錄種;在塔克拉瑪干沙漠形成演化研究中取得新發現,提出塔克拉瑪干沙漠可能在距今30萬年形成的新認識,闡明風動力、下墊面、沙源對風沙地貌塑造
的疊加效應,證實塔里木盆地浮塵可影響到華北地區和青藏高原。
此外,參與科考的科研人員還通過集成無人機、衛星和物聯網技術,新建26個無人區生態系統自動監測站點;重建第一次和第二次新疆綜合科學考察數據
庫,初步實現新疆科考數據共享服務;摸清多條重要河流總體水量狀況,對區域水資源開發提出決策建議。
第三次新疆綜合科學考察是國家部署的重大科技項目,于2021年12月正式啟動。科考主要圍繞新疆綠色可持續發展,全面摸清新疆資源環境家底,科學評
判新疆資源環境承載能力,提出新疆未來生態建設、綠色發展戰略和路線圖,建立新疆資源環境與綠色發展大數據平臺,培養一支長期扎根新疆、從事干旱區
資源環境研究的戰略科技隊伍,支撐絲綢之路經濟帶核心區建設。